关于脑卒中常见误区:年轻人不会得脑卒中?
目前还没有科学研究可以证明这种输液预防的方法是有效的。单靠短期静点一两种药物是不能起到预防作用的,及时治疗相关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血脂、肥胖等)和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等)才是预防脑卒中的有效措施。
2、脑卒中发病突然,无法预防。
在脑卒中发病前往往有许多先兆,如脑卒中发病前大多会有一次到多次的短暂脑缺血发作(俗称“小中风”),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单眼或双眼看不清东西,面部或单侧肢体麻木、无力,说话不清楚,剧烈头痛等症状,一般发作仅持续几分钟至数小时便消失,极易被患者忽略。一旦出现上述先兆,常预示着脑卒中的来临,必须积极到医院求治,不可延误。在日常生活中要合理饮食,保持适当的体力活动,积极治疗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戒烟限酒,保持理想体重,保持乐观心态,均可以有效地防止脑卒中的发生。
3、青年人不会得脑卒中。
虽然脑卒中的主要患者群是中老年人,临床资料显示,首次发病的脑卒中患者中有2/3以上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但这并不能说明年轻人就可高枕无忧。现在,脑卒中已经出现“年轻化”的趋势。年轻人患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除了高血压、酗酒、吸烟、夜生活过度、高脂肪饮食外,还有代谢异常(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血液病、心脏疾病、先天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因素。因此,纠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积极查找原发病并治疗乃是青年人远离脑卒中的关键。
4、血压正常或偏低者不会得脑卒中。
很多人都知道高血压患者容易得脑卒中,高血压是脑出血和脑梗死的最重要危险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危险因素。脑动脉硬化患者由于脑血管管腔变得狭窄,以及其他一些危险因素存在,即使血压正常或偏低也同样会得脑卒中,只是发病的概率要比高血压患者少得多。
很多患者在应用降压药治疗一段时间后,血压降到正常就立即停药。结果停药后血压又升高,还要再使用药物降压,这种间断和无规律的治疗不但造成血压较大幅度的波动,而且加重了动脉硬化和对心脏、脑、肾脏等器官的损害。正确的服药方法是血压降到目标范围后,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服药。应注重平稳控制血压,减少血压大幅波动。
5、瘦人不会得脑卒中。
与胖人相比较,瘦人得脑卒中的概率相对低一些,但绝对不可因此而放松警惕。因为瘦人也可能患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血脂紊乱等疾病,这些都是引起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6、脑血管狭窄都可以用支架治疗。
脑动脉狭窄可显著增加患者得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对于严重的血管狭窄,内科保守治疗方法往往对其束手无策而血管内支架治疗因其肯定的临床疗效已在国内迅速开展。
但并非所有的脑血管狭窄患者都需要血管内支架治疗。对于是否实施支架治疗,医生会根据脑血管狭窄患者的脑血流情况、狭窄部位病情特点,以及衡量支架治疗对患者的好处与风险综合分析后做出判断。对有症状的轻、中度脑血管狭窄患者应首选正规内科药物治疗,内科治疗无效时再考虑血管内支架治疗。盲目的支架治疗只能给患者及家属带来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因此对支架治疗应持慎重态度。
7、服用阿司匹林期间吃吃停停。
由于担心阿司匹林的毒副作用,有些患者不能坚持服用,这样做是错误的。高危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来防治脑卒中应当是一个长期过程。这与阿司匹林的作用机理有关,阿司匹林在体内的分解产物与血小板中的环氧化酶结合,抑制血小板聚集,发挥抗血栓的作用。
但由于血小板在血循环中的寿命约为7天,随着体内新生血小板的不断诞生,血小板的聚集功能会逐步恢复,因此只有每天坚持服用有效剂量的阿司匹林,才能抑制新生血小板的聚集功能,达到预防血栓的目的。近年来国外的研究显示,脑卒中的存活者如果中断使用阿司匹林,在1个月内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危险将会增加3倍以上,停药1周内更应当引起注意。
8、脑卒中治愈后不会再发。
脑卒中的特点之一就是容易复发,复发率可达25%。所有脑卒中治愈后仅仅是临床症状消失,其病理基础——高血压、糖尿病或动脉硬化并没有治愈。因此,脑卒中恢复后一定要继续治疗原发病,加强自我保健,并定期复查,警惕和防止复发。
上一篇:脑卒中和脑中风一样么
下一篇:脑卒中后要怎样康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