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要怎样康复(上)
脑卒中病的分期
1、迟缓期:主要表现为肌张力低下,肌肉松弛,无自主运动等。这个时期的患者多半瘫痪在床,身体也没有出现异常的痉挛模式。
2、痉挛期:主要表现为肌腱反射亢进,出现异常运动模式,上肢屈肌痉挛,下肢伸肌痉挛,进而形成了画圈步态。
3、恢复期:主要表现为痉挛减轻,出现协同运动,分离运动,协调基本正常。
迟缓期如何康复?
我们主要目的是预防肌肉挛缩的出现,预防缓解挛缩畸形,预防并发症及继发性损害的出现,加强肢体的控制能力,诱发正常的运动模式。
具体该如何做呢? 良肢位的摆放
仰卧位:患者患侧肩关节下垫一垫儿,髋关节下垫一垫儿,肩关节外展30度,肘关节伸直,腕关节伸直,手指伸直放于垫子上,这是预防上肢的屈肌痉挛模式,下肢也可在膝关节下垫一垫儿,足下垫一垫儿,防止下肢伸肌痉挛模式。
健侧卧位:头转向健侧,患侧上肢肩关节前伸,外展约100度,肘关节伸直,腕关节伸直,手指伸直放于体前垫子上,防止上肢的屈肌痉挛模式,患侧下肢屈髋屈膝放于体前垫子上,足下可垫一垫儿,防止下肢的伸肌痉挛模式。
患侧卧位:头转向患侧,患侧肩关节前伸,肘关节伸直,腕关节伸直,手指伸直放于体前垫子上,健侧下肢屈髋屈膝放于体前垫子上,患侧下肢伸髋屈膝,足下放一垫,防止下肢伸肌痉挛。
b.床上的体位转换:每隔三小时要换一次体位,防止褥疮的发生,患者坐起时要慢慢来,预防立起性低血压。
c.关节的被动活动:主要是用于防止关节和肌肉的挛缩,对肩肘腕,髋膝踝等关节进行被动的关节活动。
下一篇:脑卒中要怎样康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