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别怕“动”
康复训练宜早不宜迟
中风患者因为有功能障碍,完成一些日常行为活动有一定困难,此时患者会不愿动,或者对家人产生依赖心理。还有一些患者觉得脑卒中是“大病”,要卧床静养,害怕活动引起血管破裂等并发症。
肢体瘫痪后的康复,需要患者的主动参与,若病人活动太少,不仅会造成骨质疏松、肌肉萎缩、体能逐渐下降等,更重要的是错失功能康复的良机,使肢体功能的恢复不能达到最好的状态。
发生脑卒中后,只是栓塞部位的脑细胞死亡了,大脑功能并没有完全“废掉”,及时进行康复训练,能唤醒健在脑细胞的“潜能”,使之发挥代偿作用,使失去的功能得到恢复。康复专家提醒,中风患者的最佳康复期在发病后3个月之内。对3个月以上再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脑卒中后遗症期)也有一定的效果,关键在于方法正确。
盲目活动不可取
对于中风后的功能锻炼,大多数病人都知道应早运动、多运动,但却不知道应该怎么去运动。有些患者认为,越早下地走路恢复越快,事实上,偏瘫患者在平衡、负重、下肢分离动作未完成时不可过早进入步行训练。
一般来说,病人运动锻炼要遵循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因人而异、劳逸结合等原则。总之,不是多动就好,而是在康复治疗师正确的指导下活动得越多越好。
同时,在心理治疗中,家人要帮助患者学会主动进行心理调节和自我控制,正确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让他们保持愉快乐观的情绪,消除恐惧和悲观,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坚持有效的主动锻炼和被动锻炼。
最后,由于中风后的康复训练时间长,任务艰巨,很多病人随着时间的推移,易出现抗拒治疗、失去信心等情况,这时家人的鼓励和陪伴显得尤为重要。家人可以有目的地学习一些中医康复知识和康复调理技巧,从而帮助患者更快地康复。
上一篇:卒中后的康复关键:床上体位摆放
下一篇:病情控制了,但功能怎么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