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小护 | 第三期:【抗痉挛体位】患者健康教育指导
本期重点
key point
脑卒中后,躺对了吗?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常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不但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给家属带来生理、心理、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偏瘫是脑卒中的常见临床症状之一。由于患者偏瘫侧运动、感觉等能力降低或丧失,若卧床或坐位时体位摆放不当,将易引发肌肉痉挛、肩手综合征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肢体功能预后,导致康复需要更多的时间及精力。
康复越早,肢体功能恢复越好。良肢体位摆放(抗痉挛体位)是脑卒中患者早期最基础的康复治疗方法之一。
小姿势 大作用
作为从康复治疗与护理的角度出发而设计的一种临时性体位。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而言,早期床上良好的肢体摆放位置对预防、缓解痉挛、肩关节半脱位、肩痛、肩手综合征、骨盆后倾、髋关节外展、外旋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均有积极的作用。
由此可见,良肢体位摆放(抗痉挛体位)是康复治疗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需要家属和陪护人员密切配合。
本期《康小护》,侧重患者及家属的日常护理需求,从什么是抗痉挛体位、抗痉挛体位摆放的目的、长期痉挛的并发症、抗痉挛正确体位等方面,详细介绍抗痉挛体位,引导护理人员、陪护人员和家属主动且正确认知抗痉挛体位,并在患者的康复过程中做好配合,全力帮助偏瘫患者预防并发症,促进肢体功能康复,改善生活质量。
---END---
编辑:蒋婷
审核:院办